Friday, November 25, 2005

ファイト!ファイト!ファイト!

こんばん、センターで模擬試験を受けるんだ。でも、全然怖くないと思う。だた模擬試験、まことの試験じゃないだ。そのうえ、先週模擬試験の失敗から、一週間が経って、きちんと強化をしておいた。もっとよい成績を取れりましょう。

ずっとある人に能力試験3級が易しいだと言われている。ほんとに?

どうしても、ファイト!ファイト!ファイト!

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ご勘弁して

もしある日本語が上手な人が来て読んだら、たいてい私の多い違いがある文章がわかしいと思いましょう。

12月4日に日本語能力試験3級を受けるよ。このごろ、自分に一生懸命勉強させられている。練習すれば、練習するほど、熟達になると信じる、それで、あざけりに恐れがないだ。

もし貴方が達人ですが、お教えが頂けると幸いなんです。時間がなければ、これらが笑えれば、とてもいいと思う。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落書きそう

もともとこのブログで英語で台湾の事柄を紹介しょうと思った。外人に祖国の文化や政治や社会現象を説明つもりだったが、外国の友たちからサポートを探したっかた。

然し、英語が下手なので、ポストが少しになっていた。この外、台湾語を押し広めることも大切が、別のブログで台湾語で多く書いて、だんだん以前の目標を疎かにした。

どんなに可笑しい考えだな。始まった時から今に至るまで、ここに着いて読んだ外国の人がいるか。ないと思うよ。

インターネットが巨大な世界だ。無名のブロガはほとんど影響がないよ。もし多い外国に住んでいる人に意見が述べろと思ったら、もっと素敵な方法がいるよ。

こんな覚悟ですが、時間といいテーマがあったら、できるだけ英語でポストを書きます。ちかごろ、思いのままに書きましょう。

よく別荘で住む

結局のところ、ここでまれにブログしたり、気持ちのごみ箱で使用したり、私は初めてのブログが没落した。

時間が少ないだ。実は MSN Spaces に別荘と呼ぶのでよく書いているが、代わりにあの別荘はもうネットにまことの家になった。

こんなことが「世は回り持ち」と言う意味だか。

ざんげ

他の人を軽蔑するのが間違いと分かったよ、それに、きょうお昼の時部分的な仲間がずいぶん嫌だと思ったね。退屈させる話題と愚かな評論をずっと話していった。何も言いたくなかった、ただ食べ続けていった。


つまり間抜けが別の間抜けを馬鹿にして笑うことだよ。

Tuesday, November 15, 2005

誰的臉

也是一篇沒入選的作品,一樣有著己身所從出的情感,我應該不會常寫華文詩,所以這也是少見的一朵異卉吧~


誰的臉

晨光煞白
紙薄的刀鋒爬過臉龐
蠶食新桑
喀滋作響
突然的一抹瑰紅
算是第幾根權杖
失手劃開的新傷

聚成暗紅的球狀
瞥見東瀛的朝陽
映著
那一夜無眠的蒼白
卻忘
藍天新日躍上窗台
虛長十二芒日鬚
被痛斥的背叛
慌忙中抹不去
那奔湧的赭
六十多個年頭已逝
還不脫這羞恥名號

摘去奴性的高帽
削去生養的肌膚
迎見死白的裡襯
慢慢
滲出鮮紅的斑駁
應是藍地黃虎一點三世紀的褪色

新日刺眼的驕傲
陳酒釀成了酸醋
只得用刀一再告別這臉那臉
潺潺赤誠
滑過洗亮新瓷
那是一尾垂頭喪氣的虯龍
映著一臉紋路縱橫
誰來愛這美麗黥面


風行當世的白晳透亮
復還熱蘭遮城的膚漾

此刻矮人黝黑的機警靈活
只好沉在日月潭的深水
僅只藏在小琉球的烏洞

還找吧
即便揭開鬍髯之下起伏的喉結
南島十餘音響
也是絕唱
刀起刀落
劃不開
凝結在柏油路下
那張承載車輛奔馳往復
曾經支起鹿隻成群跳躍
找不著
誰的臉

Wednesday, November 09, 2005

多元的美麗與胸襟

這篇文章是投到 2005 林榮三文學獎「散文」未入選的作品,其實也是一篇舊作的擴大改寫,雖然不得評審青睞,我自己仍是很喜歡的,考量到雙倒水別莊在母語使用上的理想性,所以決定把本文就此種在「一倒水」留存了。


多元的美麗與胸襟

暮 夏,外頭陽光普照,金黃色的日光從門外斜斜地溜進車站裡,下午的巴塞隆納車站,陌生的廣播聲不時在耳邊響起,望著四處的告示和牆上的時刻表,一邊翻著手中 的小字典,雖然語文不通,但許多與英文同源的單字卻是可以一望明瞭的,例如:「internacional、información、tren」,手裡抓 著一本lonely planet,生硬地操著才剛從上頭學來的句子,買車票、問路、購物,這真是自助旅行裡最有趣的一部份了。

無可置 疑,這是一 個風光旖旎、文化豐富的國家,但自然與人文的美,都還比不上她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所帶給我的印象深刻。仔細看著牆上不時出現,長條形大大的紅色指示牌, 不論哪一塊,上頭總是井然有序地寫著一行大字,其下跟著另一行小字,大字是加泰隆尼亞文,小字是卡斯提爾文(一般通稱的西班牙文),雖然一樣屬西班牙境 內,但在東北這一帶的官方語文,不管是路標或任何公共資訊,總以加泰隆尼亞文為主。

即使是離開了大城市,到了一個小城裡的長途巴士轉運 站,小小的 佈告欄裡,已經有點泛黃的時刻表上,還是有條有理地把兩種語文並列,老實說,用東方那種慣常的沙文心態來看,這著實有點畫蛇添足,使用羅馬字的西方諸語, 字母幾乎一致,而其中更不乏同源字詞,彼此大同小異;在越過國界前往安道爾和南法的巴士時刻表,都看得到internacional這個字,一大一小地並 列著;既是巴士站,autobús這個字是一定有的,同樣一大一小地排列著,除了這些拼法一致的字,還多得是只差一、兩個字母的字,一律這樣上下並排,有 條不紊地呈現,這個景象,讓我心裡不禁有點驚奇。

怎麼個驚奇法呢?試想,你曾否身處在苗栗的火車站裡,看見售票窗口上「打單口」和「售票口」的說 明並列;或是在台南的巴士站,發現候車處同時標示著「去台北ê透逝車」、 「往台北直達車」的文字重排,即使在台北市的捷運電車裡,有四種語言先後地進行廣 播,但Hö-ló和客語永遠只聞其聲,總不能在路線圖或跑馬燈上與中文和英文平起平坐,更別說在各別地區,按當地母語人口選擇首要標示文字了,但在西班 牙、瑞士,尊重多元沒有淪為政客們的口號,而是在日常生活與公共領域中體現落實,其中的啟示何如?

你怎麼看自己的母語呢?你怎麼認識腳下土地的歷史?伊拉克共和國可是巴比倫的延續?伊朗可是波斯的繼承人?義大利能夠繼承羅馬帝國的產業嗎?馬其頓共和國是否該重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在 獨尊拉丁文的中古時代,英文、法文、德文等現代西方語文,要不是很不成熟,就是被視為粗鄙的方言;即使拉丁文黯然地走下舞台,幾百年前的英國,上層社會還 以法語為時尚,就像當時的東歐貴族以德語為正統一樣,曾幾何時,莎士比亞的劇作成了經典,近代,米蘭昆德拉則用捷克文寫出了傳世不朽的文學,這島上尚存的 十幾種母語呢?若非奄奄一息,就是在書寫方式上爭執不休,更有甚者,許多人正抱著百年前的拉丁沙文心態,站在中文的角度,認為母語沒有書寫的必要、沒有文 學的未來,只要能有口語功能就可以,母語復振則像是可有可無的施捨,大家心裡所想的,大概是母語即使消亡,又有什麼關係?

是嗎?難道沒有人知道語 文的重要性不止於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三年的一份報告「語言的生命力與瀕危情形」(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中就總結了為什麼人們該關心語言的滅失,報告中說:「每 一種語言的滅絕都會造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歷史及生態知識無可挽回的損 失,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人類對這個世界經驗的獨特表達‧‧‧每當一個語言死去,我們就少了一種可以理解人類語言、人類史前史以及維護這個世界多樣生態體系 結構及作用模式的證據。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消失語言的使用者,將會經驗到他們語言的滅亡,也就是他們原初種族及文化認同的滅亡。

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語言學,已故的Kenneth Hale則更為激昂地說道:「當你失去一種語言,你就失去了一種文化、智慧寶藏、藝術品,這就好像對著一座博物館丟下炸彈一樣。

當我們習慣用單一的語文進行思考、研究、交流、創作,我們已經拋棄了躺在加護病房裡的母語,我們或許不曾直接向著那一座座「博物館」丟下炸彈,但我們已經決定背對那個「博物館」,註定永遠揮別其中的豐盛。

什麼樣的豐盛呢?若不是身歷其境,若不是用心體會,無動於衷也就不奇怪了;而每當說起不同語文的美,我就會想起那個夜晚,一個大鍋菜的夜晚,如果大鍋菜適合拿來形容「多元」而觸動人心的感受的話。

那是今年五月「保生文化祭」的其中一夜,在保安宮對面的廣場,古雅的戲文、現實與夢幻交融、今曩的信仰感觸相互拍擊、天空中駁雜的煙火、地面上不同的人種、各異的音語從揚聲器裡傳送出來、尚未沈澱的心思,在回程的電車裡反覆咀嚼,真是五味雜陳‧‧‧。

戲棚下坐滿了人,和捷運上巧遇的朋友一路從圓山捷運站走到了保安宮,那正是第三或第四台(幕)的時候,望著人山人海,一時找不著約好了來看戲的其他的朋友。

甚且,在戲台上還找不到我們熟悉的語言。

如 果不是兩側的投影幕,北管戲的發音,聽在觀眾耳裡,有如異星或梵語的絕響,那是一種古老而走調的北方官話,所謂走調,是裡頭找不著現時北京話裡的捲舌音和 唇齒摩擦音,而不時穿插的道地Hö-ló字詞則和蛻變的北方腔口交織為一,只是你來我往的對白及唱作,除了粉墨登場的演員幾無人通曉,它以這島上傳統戲曲 的身分隸屬於台下的民人,又戴上音腔的面具,保持若即若離、不全然歸屬的關係。

北管戲文的生發,雖然不是在台灣,但不正是文化交融的產物嗎?中國北方的官話到了長江以南,變化成了獨特的腔調,然後跟著先人渡海來台,再次糅合,如今這個音聲,只活在一齣齣的古老劇目之中。

台 上的時間拉回那段唐帝國或真或假的歷史,樊莉花和薛丁山坐帳揮軍,力抗外敵,有扮相奇怪,擺出金剛大陣的妖孼,於是有薛丁山趕赴崑崙,求師相助的情節。 「崑崙佇叼位?」坐在左邊的先生半開玩笑地問起後頭的阿伯,這絕對不是個認真的地理試題,問題的本身只是想敲敲躲在戲文背後那些意象學家的腦袋,任何地方 都有崑崙,不同情境決定遠近,總之,師父在哪裡、神器在哪裡,崑崙就在那裡。

而我們的崑崙呢?難道只能是在遠遠的西方,那雲深不知處的崑崙?也曾經一度,我們得北眺東瀛的富士,而今呢,玉山比之崑崙何如?凱達格蘭的七星山呢?卑南、排灣、魯凱的大武山呢?賽德克的奇萊呢?

我 暗地忖想,古老的北管在蘭陽劇團裡立命安身,並得以流浪到失根台北的一隅重現,當它最繁華的年代,反而沒有這麼俗麗的服裝吧!以往用不著擴音器,戲曲響遍 每個角落,現在透過擴音器,音場反而小的可憐,擴音器的功率可以大到讓人耳聾,不過在政治和潮流的面前只是螞蟻爬過鑼面;樂師凋零,板柝絃竹關鎖進磁帶和 光碟,若非其時,誰與聞焉?這是何時何地,又何以古老的樂音與語言,能和現代的燈光音響及乾冰噴霧,擺盪在競合之間。

你能想像北管戲曲不用北管的語言嗎?當福佬的信仰儀式裡聽到的是詰屈聱牙的北京話、當客家山歌的語言不再有人通曉、一如人們再也無法理解鄒族古老的祭歌的內涵,我們還喊著多元台灣嗎?那時候的多元要從何說起?

我 們的家鄉,不只是大陸移民的社會,在血緣上,更是橫跨數萬公里南島語族的原鄉;文化上,則是座數百年來,受著強勢浪頭交替拍打的島嶼;在認同上,有史以來 至少已經七次易幟,我們的先民為不同的野心家效命,什麼時候才肯為自己的土地和自己的親人流血,驕傲地擺脫「蓋頭蓋面」的沙文大帽,看見東西交融、南島、 中華、東瀛交流,屬於我們自己的福爾摩沙呢?

每思及此,我就想起巴塞隆納、想起加泰隆尼亞人的不厭其煩,他們以自己的母語為傲,他們說自 己的話 語、寫自己的文字,一座博物館於是連同他們的認同與尊嚴永遠留了下來,而這樣的自省,則是讓更多博物館可以留下的基礎。要建構一個多元族群的台灣、五彩繽 紛的夢土,總要從心裡的這個最小意念做起,而身為海島上的人民,面對廣闊的大洋,我們何時才能擁有這樣的胸襟?